我的结构化信息输入体系
- 推文 (X、即刻)
- 内容消费场景:
碎片化时间
(通勤路上、排队等待) - 模型:
被动信息摄入
- 优点:
获取最新信息
阅读速度快
- 缺点:
内容碎片化
不必要的情绪带动
- 建议:
- 适用于了解最新动向、用户评价等信息。
- 作为零食,偶尔解解馋。
- 剥离情绪,理性看待推文内容。
- 内容消费场景:
- 文章/视频 (微信公众号、博客、Newsletter、YouTube,通过 Readwise Reader 订阅)
- 内容消费场景:
碎片化时间
(资讯测评类)、整块独处时间
(深度分析类) - 模型:
被动信息摄入
- 优点:
获取深度信息
- 缺点:
内容碎片化
- 建议:
- 适用于发散性学习,在特定方向 (比如 AI 开发、AI 提效) 上发现可能性。
- 作为副食,根据实际需要,选择性摄入。
- 内容消费场景:
- 官方文档/AI 搜索引擎 (OpenAI developer platform、Perplexity、Deep Research)
- 内容消费场景:
整块独处时间
(需要思考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) - 模型:
主动信息摄入
- 优点:
内容系统化
获取最新信息
获取深度信息
- 缺点:
需要深度专注
- 建议:
- 适用于有目的性地 (收敛) 系统学习,比如想要构建一个 AI 功能等。
- 作为主食,每天定时定量摄取。
- 留意 AI 生成内容的准确性。
- 内容消费场景:
- 书籍 (微信读书)
- 内容消费场景:
整块独处时间
(主题阅读)碎片化时间
(浏览书友高亮、找到我与这本书的连接)
- 模型:
主动信息摄入
- 优点:
内容系统化
获取深度信息
- 缺点:
信息滞后
(对于变化较快的领域,比如 AI,不适合通过读书获取信息) - 建议:
- 适用于经典课题,比如时间管理、人际关系建设、家庭教育等,通过书籍可以快速找到经过时间验证的方法论,付诸实践、改变自己。
- 根据实际需要,作为主食或副食,选择性摄入。
- 内容消费场景: